在西双版纳州西南部,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接壤的打洛口岸,正以 “陆水联动、产业聚能” 的发展态势,成为中缅边境贸易的重要枢纽。作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打洛口岸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持续完善跨境多式联运体系,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将 “边境通道” 转化为 “经济引擎”,为周边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 年,打洛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突破 80 亿元,同比增长 22.3%;2025 年前三季度,货运量达 12.6 万吨,贸易额攀升至 68.5 亿元,口岸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跨境多式联运体系的完善,为打洛口岸打通了高效物流通道。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洛至勐海二级公路升级改造完成,通行效率提升 40%;连接口岸与缅甸景栋的跨境公路实现常态化通行,货物运输时间从原来的 6 小时缩短至 3.5 小时。同时,依托打洛江航运潜力,口岸积极探索 “陆水联运” 模式,在打洛江沿岸规划建设货运码头,未来可通过水运衔接缅甸湄公河航运网络,进一步拓展物流半径。如今,从打洛口岸出发,货物可通过公路直达缅甸境内主要城市,再经海运辐射东南亚多国,形成 “陆运为主、水运补充” 的多式联运格局。这一体系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2025 年前三季度,通过该口岸运输的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货物量同比增长 35.7%。
产业焕新升级让口岸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打洛口岸立足本地资源与中缅市场需求,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依托西双版纳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口岸周边建成占地 500 亩的热带水果加工产业园,引入果汁加工、水果罐头生产等企业 12 家,年加工能力达 10 万吨,产品通过打洛口岸出口缅甸及东南亚国家,2025 年前三季度出口额达 8.2 亿元。在边民互市方面,打洛口岸升级改造边民互市场区,增设冷链仓储、检验检测等设施,吸引中缅边民参与小商品、农产品贸易,互市商品种类从 20 余种增至 50 余种,2025 年前三季度边民互市交易额达 15.3 亿元,带动周边 3000 余名边民就业增收。此外,依托中缅旅游合作,打洛口岸积极发展跨境旅游产业,开通 “打洛 — 缅甸景栋” 跨境旅游线路,2025 年前三季度接待跨境游客达 18 万人次,旅游相关收入突破 3 亿元,形成 “贸易 + 旅游” 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智慧通关与政策支持为口岸发展保驾护航。西双版纳海关在打洛口岸推行 “智慧海关” 建设,上线 “单一窗口” 申报系统,实现货物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线上办理,通关时间压缩至平均 1.5 小时;同时,优化 “边民互市集中申报” 模式,通过手机 APP 即可完成申报,极大提升了边民贸易效率。针对企业需求,海关还推出 “预约通关”“关税保证保险” 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便利。当地政府则出台《打洛口岸经济发展扶持办法》,对入驻口岸产业园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场地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2025 年前三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 2.1 亿元。打洛口岸管委会主任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打洛口岸从‘通道型口岸’向‘产业型口岸’转变,更好地服务中缅边境经济发展。”
从繁忙的货运车辆到热闹的边民互市场,从现代化的加工厂房到穿梭的跨境游客,打洛口岸正以蓬勃的生机,书写着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新篇章。随着中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RCEP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打洛口岸必将在跨境多式联运与产业升级的道路上持续迈进,成为赋能边境发展、连接中缅市场的重要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