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力赋能 为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50 次浏览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 2025 年前三季度进出口相关情况,数据显示我国外贸主体保持积极活跃态势,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 70 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 5.2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表现突出,数量达 61.3 万家,进出口规模达 19.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8%,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出海过程中也面临着成本高企、汇率风险等诸多挑战,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亟需更多支持。

今年以来,金融行业持续加大稳外贸力度,为外贸企业应对挑战、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着重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外贸领域小微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也纷纷响应,结合当地外贸企业实际情况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助力外贸企业克服发展难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主动围绕外贸企业痛点难点,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授信模式,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在破解外贸企业授信难题方面,多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化路径并取得显著成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的南浔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对当地外贸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并建立企业清单,创新性地将企业外贸业务数据转化为可量化的授信依据,成功破解了部分外贸企业有发展潜力却因缺乏抵押而面临的融资困境,让更多有潜力的外贸企业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高级经理江飚表示,在服务外贸企业过程中,银行应进一步探索提供智慧、共享、普惠、创新的 “一站式” 服务,通过 “数据多跑腿” 减少 “企业少走路”,切实提升外贸业务办理效率,为企业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针对汇率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金融机构也积极强化汇率避险服务。汇率波动不仅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制约企业可持续再生产,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浦江农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齐亚云指出,银行通过推出专业高效的汇率避险举措,为企业搭建起汇率 “避风港”,同时提供汇率分析、疑难解答等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外贸业务成本,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推动外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赋能。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认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可考虑设立专门支持外贸企业的再贷款工具,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以较低利率向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发放贷款,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展望未来,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仍是工作重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金融机构可通过科技赋能、加强信息对接等方式,更精准、更有效地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对于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实施 “一企一策” 服务方案,针对性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同时,引导银行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灵活方式,缓解外贸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全力支持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