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口岸:中缅边境的经贸明珠

65 次浏览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西南部,打洛口岸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中缅边境线上。它不仅是中国通往缅甸、泰国以及整个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陆路通道,更是滇南 “茶叶商道” 和东南亚国家 “边贸之路” 上至关重要的通道口与驿站,见证了数百年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打洛口岸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唐代起,便是云南通向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在民国时期,更是成为闻名遐迩的 “茶叶商道”。如今,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它依然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1991 年 8 月,打洛口岸经省政府批准设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被列为首批沿边开放地区;2007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20 年 1 月,顺利通过国家口岸办对外开放验收,成为云南省对缅甸重要的边境旅游口岸,也是云南省中路国际大通道的关键节点之一。

走进打洛口岸,查验区域井然有序,4776 平方米的空间内,货检办公室、仓库、熏蒸库、辅助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货场内,出入智能卡口系统、大型货物检查设备、辐射探测门、冷冻库以及专门用于储存、堆放、装卸海关监管货物的场地和设施,为海关办公、查验和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打洛口岸的进出口货运成绩斐然。2023 年 1 月至 6 月,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 318347 吨,口岸出入境人员累计达 228353 人次,出入境车辆达 106751 辆。到了 2024 年,打洛口岸出入境旅客总量更是超过 169.9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1.8%,创口岸恢复客运通关以来新高;全年查验出入境车辆超 43 万辆次,日均 1200 余辆次。而在 2025 年,发展态势愈发迅猛,6 月 23 日,打洛口岸 2025 年出入境客流量正式突破 100 万大关,同比增长 31.54%,相较打洛口岸自开放以来最快百万流量整整提前了 50 天。

在进出口货物结构方面,进口主要以农副产品、香蕉、茶叶等为主,出口则以建材等产品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边民互市在打洛口岸展现出独特的活力。目前系统注册边民 3000 余人,2024 年 4 月 29 日,打洛口岸边民互市一二级交易市场完成首笔线上跨境交易,如今通过 “边户通” APP 进行线上交易操作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手段让边民互市更加便捷高效。口岸推行 “党组织 + 合作社 + 边民” 运作模式,共成立边民合作社 16 家,边民互市交易由合作社统一申报,极大地方便了边民。以 “三轮车经济” 为例,三轮车运载货物在一定条件下无需边民互市申报,边民利用三轮车,凌晨将自家种植的蔬菜、瓜果运往缅甸市场交易,再从缅甸运回香蕉、茶叶等,实现了 “货不走空”,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

为提升通关效率,打洛口岸在基础设施建设与通关便利化措施上持续发力。2024 年 11 月 23 日,新改扩建的入境旅检大厅正式启用,出入境查验通道增加 1 倍,大大缩短了旅客排队候检时间。同时,口岸扩建客货运车辆通道,改造升级物理隔离设施、查验缓冲区和境内驳货点等硬件基础,实现了客货分流。2025 年 5 月 16 日,入境大厅前安装了新的入境登记卡自助填报系统终端,旅客首次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后,扫码即可打印,达到 “一次填报、自主打印、无需排队” 的效果。在通关举措上,打洛边检站开通 “鲜特急” 货物、“边民早市” 菜农 “随到随检” 绿色通道,推行 70 周岁以上老人优先、跨境就医优先、跨境学童优先等便民利民举措,让通关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当下,勐海县正积极推进勐海(打洛)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和建设。建成后,这里将集仓储物流、免税保税区、冷链物流等功能区于一体,同时配套国门医院、国门小学等设施,打洛口岸的开放水平将迈向新高度,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也将持续提升。在 “一带一路” 倡议深入实施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打洛口岸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续写中缅边境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崭新篇章。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