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口岸前半年进出口货运量超 38 万吨 跨境旅游带动贸易双增长​

31 次浏览

勐海县打洛口岸今年上半年外贸与跨境旅游协同发力,交出亮眼成绩单。据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统计,1-6 月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 38.6 万吨,同比增长 25.8%;贸易额实现 5.9 亿元,同比增长 37.2%,在热带水果、橡胶等特色商品贸易扩容与跨境旅游回暖的双重拉动下,这座中缅边境口岸持续释放 “贸易 + 旅游” 融合发展活力,成为滇西南沿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盛夏的打洛口岸一派繁忙景象:货运通道上,满载缅甸橡胶、热带水果的入境货车有序排队查验,海关关员通过 H986 智能设备快速完成货物核验;旅客通道内,中缅两国游客手持证件有序通关,不少缅甸商贩背着特色手工艺品前往口岸周边市场交易。“今年 3 月跨境旅游恢复后,我们的水果进口量明显增加,上半年从缅甸进口山竹、龙眼达 8.2 万吨,货值 1.5 亿元,同比增长 42%。” 打洛顺通进出口贸易公司经理岩温说,口岸新建的热带水果专用冷链查验区 4 月投用后,货物保鲜期延长 3 天,损耗率从 15% 降至 8%,企业上半年新增 3 家缅甸供货合作商,贸易额同比提升 50%。

特色商品贸易的多元化增长成为业绩核心支撑。进口端呈现 “资源 + 生鲜” 双轮驱动格局:上半年进口天然橡胶 12.3 万吨,货值 2.1 亿元,同比增长 28.6%,占口岸进口总量的 31.9%,这些橡胶经本地加工后,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热带水果进口 9.5 万吨,货值 1.8 亿元,同比增长 39.4%,其中缅甸山竹、龙眼凭借清甜口感,占据云南生鲜市场 30% 以上份额;此外,缅甸玉石毛料进口实现突破,上半年进口货值达 3000 万元,同比增长 65%,为本地珠宝加工产业注入新动能。出口端则聚焦 “民生品 + 工业品” 精准对接:国产日用百货出口 6.8 万吨,货值 1.2 亿元,同比增长 26.3%,涵盖服装、小家电等品类,深受缅甸掸邦消费者青睐;农业机械出口 1.2 万吨,货值 0.5 亿元,同比增长 48.7%,其中小型收割机、灌溉设备适配缅甸农业生产需求,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跨境旅游回暖为贸易增长注入新活力。随着中缅跨境旅游团队游业务恢复,上半年打洛口岸出入境旅客量达 1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210%,其中旅游团队占比超 60%。依托 “旅游 + 贸易” 模式,口岸周边的打洛国际商贸城热闹非凡,500 余户中缅商户经营珠宝玉石、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商品,上半年市场交易额达 2.3 亿元,同比增长 85%。“以前主要做大宗货物贸易,现在借助旅游客流,我们新增了缅甸特色食品零售业务,上半年额外增收 200 多万元。” 商户李艳说,口岸推出的 “旅游购物通关便利化” 措施,让小额商品通关时间从 1 小时压缩至 20 分钟,极大提升了经营效率。

业绩跃升背后是 “软服务” 的精准赋能。勐腊海关针对热带水果时效性强的特点,创新推出 “预约查验 + 优先放行” 机制,将山竹、龙眼等生鲜商品通关时间压缩 50%;依托 “互联网 + 海关” 平台,实现报关、缴税、放行全流程线上办理,企业申报效率提升 60%,报关差错率从 10% 降至 2% 以下。边检站与海关、文旅部门建立 “跨境旅游联合服务” 机制,开设 “旅游团队专用通道”,旅客通关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同时推出 “24 小时应急通关” 服务,上半年累计保障 32 个应急旅游团队顺利通行。“海关的 RCEP 政策宣讲帮我们享受到关税减免,上半年光水果进口就省了 60 多万元税款。” 报关员张婷的话语道出了企业的获得感。

口岸能级提升正加速带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依托打洛口岸区位优势,勐海县规划建设了打洛边境经济合作区,目前已吸引 12 家农产品加工、珠宝玉石企业入驻,其中勐海热带水果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 1.5 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水果 5 万吨,带动 300 余名村民就业。上半年经打洛口岸开展业务的企业达 65 家,较去年增加 18 家,民营企业占比超 96%,形成 “缅甸种植 / 生产 — 打洛通关 — 本地加工 — 全国分销” 的产业链闭环。

勐腊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打洛口岸与缅甸景栋口岸建立 “点对点” 通关协作机制,同时扩大热带水果、珠宝玉石进口品类,加快智慧口岸二期建设,实现 “货运 + 旅游” 数据互联互通,持续释放口岸 “贸易 + 旅游” 融合发展潜力,助力中缅边境经济高质量发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