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8 月天保海关监管来料加工进口铝锭 3807 吨 数智化升级助力产业发展

70 次浏览

近日,一辆满载 31 吨越南进口铝锭的卡车缓缓驶入云南天保口岸国际货场,经过车辆智能识别后顺利进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这批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铝锭,将作为核心生产原材料,快速运往当地铝制品加工厂,为云南有色金属产业链的生产运转注入新鲜动力。据天保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8 个月,该海关累计监管来料加工进口铝锭达 3807 吨,在产业链需求拉动与海关服务升级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进口量的净增长,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通过来料加工贸易开展铝产品加工,既能充分利用国内先进的铝加工技术,又能整合境外原材料资源,真正实现了国内外产业、技术的优势互补。” 云南桂铝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当前的贸易模式赞不绝口。不过该负责人也提到,此前受人工核验效率低、纸质单证处理流程繁琐等问题影响,货运车辆在口岸常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还可能影响生产计划的衔接。“现在不一样了,口岸卡口完成智能化升级后,货运车辆验放时间最快只要 1 分钟,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为我们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物流成本。”

为助力企业抢抓东南亚原材料进口机遇,推动云南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天保海关积极践行 “强链” 行动,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核心抓手,全面推进天保口岸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在硬件升级方面,海关对口岸监管作业场所的卡口识别系统、货物查验设备进行了全面优化,实现了车辆信息、货物单证的自动比对与智能核验,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在企业服务方面,海关工作人员深入辖区铝产品加工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企业完善生产车间的监管设备配置,帮助企业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内部管理流程,确保原材料进口、生产加工、成品出口的全链条合规可控。

与此同时,天保海关还强化了现场风险的智能研判能力。依托大数据技术,海关对进口铝锭、出口铝棒的贸易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精准绘制货物风险画像,能够快速识别贸易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在此基础上,海关构建了 “单证智能审核 + 人工精准查验” 的协同核验机制 —— 常规货物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即可快速通关,疑似存在风险的货物则由海关人员针对性查验,既保证了合法货物 “通得快”,又确保了监管环节 “管得住”,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平衡。

作为云南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陆路口岸,天保口岸在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此次来料加工进口铝锭的稳步增长,不仅反映出国内铝加工产业的需求活力,更体现了海关通过数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的积极成效。未来,天保海关将持续深化智慧海关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服务举措,助力云南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合作,推动区域有色金属产业向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滚动至顶部